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关于函数参数传递,80%人都错了
阅读量:7276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29

本文共 3089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10 分钟。

hot3.png

还记得上一次关于变量作用域文章 :

我们在公众号(Crossin的编程教室)里做了个问题投票:

def func(m):    m[0] = 20    m = [4, 5, 6]    return ml = [1, 2, 3]func(l)print('l =', l)

实际的输出我想大家都尝试过了吧,应该是选项二:

[20, 2, 3]

和80%人想象中的结果不一样。

v2-53d201484e20407aa8be25ac04db4b88_b.jpg

这是为什么呢?

在 Python 的官方文档 FAQ 里有这样一句话

Remember that arguments are passed by assignment in Python.
要记住,Python 里的参数是通过赋值传递的。

所以要弄清楚参数传递,先得弄清 Python 的赋值。

或许在很多人的直观印象中,变量是一个容器;给变量赋值,就像是往一个存储的容器中填入一个数据;再次赋值就是把容器中的数据换掉。

然而,

在 Python 中,这种理解是不准确的!

在 Python 中,这种理解是不准确的!
在 Python 中,这种理解是不准确的!

若是想要个形象的类比,Python 中的变量更像是是个标签;给变量赋值,就是把标签贴在一个物体上;再次赋值就是把标签贴在另一个物体上

体会下这两种设计的差异:

· 前者,变量是一个固定的存在,赋值只会改变其中的数值,而变量本身没有改动。

· 后者,变量不存在实体,它仅仅是一个标签,一旦赋值就被设置到另一个物体上,不变的是那些物体。

这些“物体”就是对象Python 中所有东西都是对象,包括函数、类、模块,甚至是字符串’hello’,数字1、2、3,都是对象。

用个例子来说明:

a = 1b = 2c = 1# 再次赋值a = b

在这个代码里,a 和 c 其实指向的是同一个对象—整数 1。给 a 赋值为 b 之后,a 就变成了指向 2 的标签,但 1 和 c 都不会受影响。

示意图:

v2-ec4afe014f1f8cca2464dcb533be7aed_b.jpg

更有说服力一点的验证:

a = 1print('a', a, id(a))b = 2print('b', b, id(b))c = 1print('c', c, id(c))# 再次赋值a = bprint('a', a, id(a))

输出:

a 1 4301490544b 2 4301490576c 1 4301490544a 2 4301490576

id() 可以认为是获取一个对象的地址。可以看出,a 和 c 开始其实是同一个地址,而后来赋值之后,a 又和 b 是同一个地址。

每次给变量重新赋值,它就指向了新的地址,与原来的地址无关了。

回到函数的调用上:

Python 里的参数是通过赋值传递的

def fn(x):    x = 3a = 1fn(a)print(a)

输出结果为 1,a 没有变化。

调用 fn(a) 的时候,就相当于做了一次 x = a,把 a 赋值给了 x,也就是把 x 这个标签贴在了 a 的对象上。只不过 x 的作用域仅限于函数 fn 内部。

当 x 在函数内部又被赋值为 3 时,就是把 x 又贴在了 3 这个对象上,与之前的 a 不在有关系。所以外部的 a 不会有任何变化。

把其中的数值换成其他对象,效果也是一样的:

def fn(x):    x = [4,5,6]a = [1,2,3]fn(a)print(a)

输出结果为 [1,2,3],a 没有变化。(记住这个例子,最后我们还会提到)

那上次的题目又是怎么回事?

我们再来看一个赋值:

a = [1,2,3]print('a', a, id(a))b = aprint('b', b, id(b))b[1] = 5print('a', a, id(a))print('b', b, id(b))

输出:

a [1, 2, 3] 4490723464b [1, 2, 3] 4490723464a [1, 5, 3] 4490723464b [1, 5, 3] 4490723464

这个是不是好理解一点?b 赋值为 a 后,和 a 指向同一个列表对象。[1] 这个基于 index 的赋值是 list 对象本身的一种操作,并没有给 b 重新贴标签,改变的是对象本身。所以 b 指向的还是原来的对象,此对象的改动自然也会体现在 a 身上。同理,b.append(7) 这样的操作也会是类似的效果。

v2-c58453d3c5fdd0a69256ee3145bccf1a_b.jpg

再来回顾下原问题呢:

def func(m):    m[0] = 20    # m = [4, 5, 6]    return ml = [1, 2, 3]func(l)print('l =', l)

去掉那句 m=[4,5,6] 的干扰,函数的调用就相当于:

l = [1, 2, 3]m = lm[0] = 20

l 的值变成 [20,2,3] 没毛病吧。而对 m 重新赋值之后,m 与 l 无关,但不影响已经做出的修改。

这就是这道题的解答。上次留言里有些同学已经解释的很准确了。

另外说下,函数的返回值 return,也相当于是一次赋值。只不过,这时候是把函数内部返回值所指向的对象,赋值给外面函数的调用者:

def fn(x):    x = 3    print('x', x, id(x))    return xa = 1a = fn(a)print('a', a, id(a))

输出:

x 3 4556777904a 3 4556777904

函数结束后,x 这个标签虽然不存在了,但 x 所指向的对象依然存在,就是 a 指向的新对象。

所以,如果你想要通过一个函数来修改外部变量的值,有几种方法:

  1. 通过返回值赋值
  2. 使用全局变量
  3. 修改 list 或 dict 对象的内部元素
  4. 修改类的成员变量

有相当多的教程把 Python 的函数参数传递分为可变对象和不可变对象(这个概念下次来说)来说明,然后类比到 C++ 的值传递和引用传递。我很反对这样去理解:

  1. 对于没有学过 C++ 的人来说,这个解释属于循环论证,还是没说清问题。
  2. Python 本来就不存在值传递/引用传递的概念,这个比较没有意义。
  3. 这个类比实际上是错误的。就算类比,也应该是相当于 C++ 里的指针值传递。
  4. 用可变对象/不可变对象来划分很容易产生误解,比如我们前面例子中的 x=[4,5,6],它是可变对象,但一样不影响外部参数的值。

这点前面贴出的官方文档里也直说了:

Since assignment just creates references to objects, there’s no alias between an argument name in the caller and callee, and so no call-by-reference per se.
赋值是创建了一份对象的引用(也就是地址),形参和实参之间不存在别名的关系,本质上不存在引用传递。

网上很容易搜到“参数是可变对象就相当于引用传递”这种错误的理解。也不知道他们是对 Python 的参数传递有什么误解,还是对C++的引用传递有什么误解。结果就是,让很多初学者从网上看了几篇教程之后,更糊涂了。

所以呢,找到一个靠谱的教程是非常重要滴

════

其他文章及回答:

| | | | | | | | | | | |

欢迎搜索及关注:Crossin的编程教室

154816tsh373rusgwbxs7w.png

转载于:https://my.oschina.net/crossin/blog/1837104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计蒜客 蓝桥杯模拟 瞬间移动 dp
查看>>
手动删除oracle数据库
查看>>
Oracle 启动失败报错“TNS-12555: TNS:permission denied”解决办法
查看>>
this指针/常函数、常对象
查看>>
数字图像处理之sobel边缘检测
查看>>
Jmeter获取redis数据
查看>>
django 创建数据库的基本操作
查看>>
英语面试自我介绍
查看>>
写个OAuth2.0的请求端来测试自己的OAuth2.0服务端(二)
查看>>
Linux输入设备详解
查看>>
电子书,电子图书馆网址大全
查看>>
List中的get(i)
查看>>
整数N分解,搭积木,离散数学中的母函数,ZOJ(1163)
查看>>
mysql删除数据库文件ibdata1后引发的故障
查看>>
ansible笔记(3):ansible模块的基本使用
查看>>
tengine2.2.3报错502的The proxy server received an invalid response from an upstream server问题处理...
查看>>
7.2 main函数
查看>>
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 ---阿兰·拉金
查看>>
Linux shell编程与实践(九)之shell与shell的组合
查看>>
Foundation HTML5 Canvas中的2处错误
查看>>